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

省錢的運動

可能是在日本覺得什麼都貴,因此我一直很努力的尋找各種可以省錢的食衣住行育樂,而且由於老公看日文的速度實在慢到我會發瘋,所以一天到晚東瞄西瞧的責任就落到可憐的我身上──除了吃方面的訊息以外,其他最重要的就是運動了。

在台灣的時候,由於每週有做瑜珈,三不五時也去按摩一下,而且每天要爬3層樓的公寓樓梯,公司裡也常得在數樓層的空間裡爬上爬下,所以並沒有特別覺得還要怎麼運動。來到日本後,走路及爬坡﹝東京是有名的有坡度,許多坡道還可成為當地的歷史名勝﹞的時間大幅增加,但是由於沒有練瑜珈,也因為覺得太貴沒固定去按摩,我總是每天覺得腰酸背痛,同時屁股及大腿嚴重下垂。漸漸地我覺得不固定運動好像真的不行了。

因為老公在美國時,是固定每週去公寓附近的健身房﹝呵呵,所以有把我迷惑住的上臂肌肉?!﹞;所以一開始我就先尋找健身房。
第一站:広尾小丘下的小型購物中心內的健身房:這所謂高級住宅區﹝關於「貴婦我」住的上流區,請見「寂寞的日本人,寂寞的我」篇﹞的健身房---哇塞,入會費要幾百萬日圓,還要再加保證金,還要月費-- 我錢太多了嗎?難怪這個健身房的櫃檯像5星級飯店似的,而且要試用或參觀,還得先預約。
第二站,開始搜尋東京中產階級去的地方,如 Tipness,Central Sports, Konami等等。每個人月費最少也要六七千日幣。如果我們每週去一次,一次就是2000 日圓左右一個人。萬一想偷懶一次,也會覺得很罪過吧。
最後一站,終於被我發現了一堆人間天堂‧‧‧

來日本的第一年並沒有常善用網路查詢,去公家機關也只是辦完事就走人;有一天偶然被我在區公所的傳單上,發現這堆偉大的區立/都立運動設施,簡直就便宜得令人想跪拜感恩。而且它們不像當年台北體專游泳池,得數個月前就去排隊;你可以隨時去。在代官山有名的 Daikanyama Address ﹝就是日劇「大和敗金女」中松島菜菜子每次假裝下車回家的名宅﹞旁的涉谷區立健身房,只要400圓日幣,你就可以在室內游泳池泡2小時;也是涉谷區立的明治通上的健康中心,室內游泳池也是25公尺長,也有蒸氣室,也開到晚上九點半,還有Jakuzzii泡泡池,還有4座泡泡浴椅!另外東京體育館,只要450圓日幣,也可享受健身房2小時,或買600圓券,就可以同時享受健身房及游泳池。這不是太感人了嗎?

健身房的探訪結束後,我們開始尋訪公園。

因為同事介紹,我們開始去位於立川的昭和紀念公園騎自行車。那兒原是美軍基地,後來捐出來蓋公園。公園腹地甚大﹝入園要400圓日幣﹞,人和腳踏車分道,又有出租自行車﹝出租一台3小時410圓日幣﹞,所以非常符合我們的需求──因為我本來是不會騎腳踏車的,所以最好讓我在不會撞到行人的地方騎車比較安全。而後來我發現,有不少人也在那兒練腳踏車,所以我就更不覺得30幾歲還在學腳踏車很丟臉了。這個公園種滿了滿山滿谷的樹木花草,秋賞楓,初冬賞銀杏,春夏則有各式各樣的花,在那兒騎腳踏車最大的享受是,一邊能呼吸著新鮮的草木味,很元氣喔。這個地方唯一的缺點是從新宿坐快車去,也要近三十分鐘。

後來我們因為追尋東京近郊的風車,又被我發現了另一個也很棒的公園-若洲海濱公園。那兒也可以租腳踏車騎在面向東京灣的車道上,只是車道全程較長,我怕騎到一半沒力了,那還真有點覺得叫天天不應‧‧‧另外,位在高級住宅區附近的駒澤Olympic運動公園也是我後來發現的另一個好地方,有室外游泳池,也有健身房;但坐地鐵下了車還要走15分鐘,所以我們還沒有真的去利用過。

另外,東京很多小公園,有很多簡單的設施,可以用來伸展筋骨。我們最常去的一個叫芝公園給水公園;邊運動還可以欣賞東京鐵塔﹝雖然坦白說我覺得它很醜﹞,或者可以看著另一邊足球場上快樂跑跳的小學生,感覺生命的美好。

雖然後來我還是找了一個瑜珈教室,開始至少一兩星期強迫自己練個瑜珈;但懶惰又摳錢的我,硬是找了個我家附近的,有日文也有英文老師的地方練;每次要2200日圓,才一小時15分鐘,其實並不便宜。我只好說服自己說,重點不只是運動,還有放鬆﹝老師在下課前10分鐘的時間,會用精油幫你按摩調整幾個重點部位──喂,別想歪了,是你特別緊繃或歪斜的地方;這是我覺得整堂課最棒的地方﹞,所以不能全然和400圓的游泳池比!


老實說,若回去台北,我倒不知道我會不會發現這麼多可運動的地方。人碰到「逆境」,才會被激發出潛力來努力找解決方案吧。不過,我還真是「犯x」,其實不花錢應該也可以有很多運動的方法吧,但我似乎就是得要用花一些些錢的方法,才能督促自己運動,並且得到足夠的成就感!

東京四季流光

住在台灣,季節是非常不鮮明的;頂多只是感受到熱得要燒起來及濕冷兩種吧。住在芝加哥時,總覺得沒有春天和秋天,一下子就是熱得不得了的夏天及冷得不得了的冬天。住在哥本哈根時,時間只跨越了8到12月,所以有幸感受到了北歐難得的陽光,但也快速進入4點就天黑,令人沮喪的寒冬。在東京雖然懵懵懂懂地過日子,但我常意外精確地感到時光的變遷,通常來自:
1.看窗外的樹木、葉子,及烏鴉、蟬
2.看地下鐵站內的種種免費報紙及刊物
3.看超市促銷品和餐廳菜單的改變
四季的改變,有時令我感傷,但大多時後,我覺得好幸福,可以看見美麗的自然挪移。。。

窗外的樹林及生物
在東京,託老公公司的福,有幸住在美麗的廣尾花園之丘社區,社區內滿滿都是樹木,由我們的公寓往窗外一望,就是中庭熙攘的綠意。但綠意也帶來了一些惱人之處。由於樹木多,春天到了就會有大批的烏鴉開始出現,嘎嘎嘎地叫個不停,有時會表演科學小飛俠特技在我眼前飛過,有時還會臨幸我們的陽台,悠閒地站在欄杆上。



梅雨季過後大量的蟬就會群聚,趕走了烏鴉,然後三不五時飛粘到你的紗窗,大聲地鳴唱著。我最近才發現,蟬的壽命似乎很短,好像才一個月過後,就會開始看見地上翻過來的蟬殼死屍。這時候,就知道酷夏好像快要結束了。
當然觀察窗外的四季還是讓我覺得很幸福,看著初春新綠取代了枯枝的位置,4月櫻花嬌羞地冒出在庭中一角,夏天窗外滿溢消暑的綠意,秋天我得很努力地找尋中庭裡那一棵很含蓄的楓樹,看看它的葉子染紅了沒,冬天看到枯葉滿地,就知道新的一年又快要來了。。。

免費刊物告訴我的東京Happening
讀取地下鐵站內隨手可取的種種免費報紙及刊物,已經成為我計算、計劃、紀念日子的固定的儀式:
· 每週的Metropolitana 周刊
· 每月的 東京Metro延線通信小張
· 每月的Metro Guide 報紙
· 每月的 Tokyo Metro News 小冊
· 每季的Metro BonJour小冊
· 每半年的”DeKaKeMaShou!!” (出去晃晃吧) 小冊
都列有許多的行事/祭典/活動,讓人覺得待在家中好像是暴殄「天物」──這麼多有趣的節目!

一月就要去初詣和搶福袋,看要去那參拜人數第一位的明治神宮、還是淺草寺、水天宮、日枝神社、或要繞一圈七福神﹝七個神分掌商業,學業,福氣,福祿壽而來的幸福,長壽,豐收,音樂/學藝/蓄財﹞;不過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好好排隊!

三四月就要看櫻花-我目前覺得最棒的賞櫻地是新宿御苑,原來要入場費的果然是最美,種類多讓人有「數大便是美」之感;但如果要感受更在地氣氛,上野公園及隅田川沿岸也是很好的選擇,有非常多的路邊攤可邊走邊吃﹝理論上日本人是不邊走邊吃的,覺得沒禮貌。但我的台客個性實在難改‧‧‧﹞。四月下旬櫻花謝了就改看玫瑰、菖浦、薔薇,許多的庭園,公園都會辦個什麼什麼花祭。

五六月開始就有很多神社廟宇的祭典-如神田祭,淺草的三社祭﹝冬天也有祭典,如令人佩服的寒中水浴祭,流船祭等,但總覺得天冷不適合出門站著看祭典﹞。但這些祭典我老看不出什麼門道。

七八月有人越多我永遠越要跟著去擠的花火大會﹝看到現在還是覺得東京灣花火最夠看,站或坐的位子也夠﹞,還有根本就是熱死人的一堆「納涼祭」如麻布十番納涼祭,及其他無數感覺較來自民間動力的祭典-如淺草森巴祭,表參道元氣祭,高丹寺踊﹝踊在漢字是跳舞的意思﹞祭。大熱天去湊熱鬧的結果,好像更熱;但也帶走了不少懶洋洋沒勁的感覺。

十月十一月就看楓葉。當然最有名的還是去京都奈良賞楓,但東京大大小小的公園/庭園都有美麗的楓葉;很多晚上還會點燈,增加了更多的意境。我覺得去個日式庭園,如六義園,坐在它的日本茶亭,邊喝熱抹茶邊賞楓,感覺特別地有詩意!

十二月一月就期待會下雪。但說到這個期待,去年東京一整個冬天竟然沒下半點雪!我們還是在南方的廣島,才看到了冬天的唯一一場雪。不知道地球暖化到某一天,會不會我們都得去北極才能見到雪?或者是,台北會開始常常下雪?

超市餐廳的旬物

日本人對季節食材的精緻要求,讓這個題目大概需要另一篇文章來細談。目前讓我有真正感受不同的特定「旬的物」,是春天的草莓,五六月的筍子,七八月的桃子,秋天的柿子,十二月一月的Buri鰤魚及鮟鱇魚。其他的,我還得慢慢作功課了解吧。

東京四季點滴,轉眼我已在此過了2年多;雖然我常抱怨老公,都是他把我綁來這兒,變成一個沒有事業成就可言的人。但如果不是這樣讓我慢下腳步,我能有這麼多閒情來欣賞東京的四季流光嗎?

那你呢,準備好什麼時候﹝再﹞來東京了嗎?